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1节(1 / 1)

“麻烦是现在的,省力是长久的,你家有这个条件,我是比较建议你改建一个这样的牲畜棚。”

说完,就进院子忙活去了。

她也要帮忙搬点东西,递点瓦片什么的。

这次只建一间屋子,所以就是她自己和九叔还有刘柏刘仲兄弟,一共四个人忙活。

人少有人少的好处,秦瑶省了做饭,何氏直接把她买的肉带回老宅,做好了让他们中午过去吃一顿,省得好好的肉被秦瑶的厨艺糟塌了。

多余的一些肉汁什么的,沾着饼子还能让家里孩子们尝尝肉味儿。

秦瑶一家拿了五斤肥肥的五花肉,让大嫂别这么省,多做出来给孩子吃。

可惜,说不听,肥肉熬油,瘦肉也用盐腌起来,一点点慢慢吃。

不过老宅众人都觉得何氏这样做没问题,还乐呵呵的,毕竟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能吃到肉。

特别是在这段农忙时节,有肉能补补身子,干活都有劲多了。

村里各家比他们还省呢,就怕今年闹饥荒,不干活的时候,一天就只吃一顿饭。

秦瑶饭量大,只有在开工第一天中午去老宅吃饭,之后就一直自己在家吃。

因为她在吃饭这件事上,省不了一点!

花了十天时间,新建的仓库也做好了,按照九叔说的,晾上半个月就能搬进去。

这间仓库做在后院东北角,独立的一间屋子,很宽大,有秦瑶卧室一点五倍大,三十多平。

别说是当粮仓,就是再加上牛车、马车,都还有很大富余。

而且层高做得高,二楼还有一间小阁楼,可以放一些不常用的农具。

这样一来,原先厨房后面的杂物间终于不用堆得满满当当,可以留下来放一些耐放的瓜果蔬菜。

说到瓜果蔬菜,秦瑶还想再挖一个地窖呢。

可惜这地底下的活儿九叔不会干,地窖不是说挖就挖的,得看地质,要不然一挖就塌,也是白瞎。

秦瑶就只能暂时先将地窖搁置,开心的收拾起新仓库来。

晾好的仓库还有潮气,秦瑶学着张氏给的土方子,把米糠洒在角落里吸潮,又用石块垫出一个地台,才把那一万斤粮食搬过来。

这下全家人的卧室又恢复了原来的整洁,大人小孩都开心。

看着越来越舒适的家,秦瑶心里油然而生一股满足。

特别是后门原本的牛棚拆掉后,整个院子的空气变得清新,早上起来深吸一口充满氧气的空气,很放松。

家里建设好,转眼就到了四月中旬,第二次分插秧苗的时候。

上次进城秦瑶特意交代过,刘季不敢不从,卡着要分插秧苗的时候回家。

不过他才离家一个多月,怎么又变样了?

等等,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都新建屋子了,为什么没把他的小屋子也扩建一下!

刘季阴着脸把家里屋子全部转了一圈,回到自己小房间里,就属他这间最小最昏暗。

难过、生气、还想发疯!

秦瑶递过来一只神力书箱,刘季节节攀升的怒气值飞速下降,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新书箱给了他无限发挥的可能,连漆都没上,纯原木,主打一个原生态无公害。

秦瑶美其名曰:“你不是想要比樊秀才的还骚吗?这个可以让你尽情发挥。”

她不是阴阳怪气,是一本正经的说:“需要颜料可以去厂里找刘木匠,我已经跟他打过招呼了,颜料钱记在我账上。”

秦瑶冲他眨了眨眼:算是给你这段时间好好学习的奖励。

刘季对上她无比赤诚的双眸,心肝一颤,有点感动是怎么回事?

分插第二次秧苗时,刘季干活破天荒的卖力,要不然他都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中恶妇这份心意!

转过身去的秦瑶嘴角轻扬,完美拿捏。

今年只有八亩稻要种,秦瑶一家六口齐上阵,两天半就完成。

空下来的两亩,秦瑶要种西瓜。

怕小孩不知轻重弄坏她辛苦培育的瓜苗,秦瑶只叫了刘季,夫妇俩一块儿把余下两亩旱田都种上。

地种完,刘季才想起来问一声,“娘子你这种的是什么?”

秦瑶:“西瓜。”

刘季挠头,“西瓜是什么瓜?”

“可以吃的瓜。”秦瑶语气不耐。

刘季继续追问:“南瓜冬瓜都是能吃的瓜,这西瓜有什么不同?”

秦瑶:“它的肉是红色的。”

刘季大惊,“红色?这不是杀人瓜吧?”

秦瑶重重一颔首:“对,沙瓤的!”

刘季瞳孔地震,她开玩笑的吧?

是吧?

是吧!!!

孩子们送礼物

府试开始时间是五月十号到十五号之间,从刘家村到府城有三百多里路,按照马车的速度,如果不想走得太辛苦,要走四五天。

再算上到了府城需要的准备时间,提前十天出发最合适。

现在家里的农活基本干完,秦瑶和刘季为府城之旅着手准备起来。

毕竟是第一次出远门,秦瑶还是有点小期待的。

马车家里有现成的,考虑到路上可能会有露宿的可能,还得准备一个帐篷。

这种东西跑商的商人们最需要,县城也有卖,价格并不便宜,一顶油布帐篷得花八百文。

这八百文,也就换来一个长不足两五米,宽不到一米五的小帐篷。

但两个人挤一挤也足够了,如果天气情况友好,马车里还能睡。

帐篷买回来后,刘季看了好几遍,时不时发出一声笑,也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交通工具和临时住所有了,还剩下吃喝。

干粮最适合赶路,在路上做饭也耽误时间,秦瑶想着,要是沿途有店铺就在店里吃,没有店铺就吃点干粮垫肚子。

喝水倒是要小心些,这里的人们没有喝开水的习惯,秦瑶准备了两只大葫芦和一个小炉子。

葫芦用来盛凉开水,炉子用来烧水,马车上的镂空桌正好可以放下这只炉子,万一要露营,还能吃口热呼的。

至于剩下那些打火石、雨伞、厚底鞋之类的,属于是出行必备。

这一走,得等到放榜后才回来,算算时间,至少二十多天,至多一个月。

五月气温升高,带一身轻便凉快的麻衣就好,再加上出发时身上穿的,两套换洗足矣。

搞定了衣食住行,秦瑶收拾起自己的武器来。

大刀许久不用,得拿出来磨一磨。

弓箭也要拿出来检查一下,再多准备几只箭支把箭筒装满。

匕首就不带了,留给大郎防身用。

一切准备好,就等出发。

房门口传来两声“叩叩”敲门声,三郎小小声喊,“阿娘你出来一下下。”

秦瑶正在擦刀,闻言将刀收入刀鞘,从桌上捡起一根木簪把刚洗干净晾干的头发随意挽起,打开房门走了出来。

低头,就见三郎紧张的攥着自己衣角上那两个兜兜,仰头努力冲她自以为轻松的笑了下。

“干什么?”秦瑶朝堂屋那瞅了一眼,刚刚催着让回房间睡觉的兄妹几个,这会儿都聚到了堂屋。

正在背书的刘季也被二郎拽到堂屋,手里还拿着书呢,额头上依然是熟悉的文曲星庇护发带。

他抬头朝秦瑶这看了过来,瞥见一身白色宽荡中衣,头发慵懒盘起的秦瑶,原本微垂,用余光盯着书的眼睛瞬间睁大。

三郎伸出小手,牵起秦瑶一个手指,把她领到堂屋里来。

叫人的任务一完成,立马跑到哥哥和妹妹的队伍里,兄妹四人排成一排,神神秘秘的挡着什么东西。

“什么情况?”秦瑶狐疑的看了刘季一眼。

刘季摇头,他也懵着呢。

四娘“咳咳!”重重咳了两声,提醒阿爹阿娘注意他们四个。

秦瑶和刘季配合的看过去,微微弯腰,看看兄妹几个到底要干什么。

大郎开口说:“阿爹、瑶姨,虽然你们要离开一个月,但家里的事情你们不用担心,我们会看好牛喂饱鸡,水磨坊要是出了问题我们就找刘木匠,还有我和二郎、三郎、四娘都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做了一大堆的铺垫后,大郎终于说到正题,“那个,我们给你们做个东西,是你们路上用得着的。”

说完,眼神立马移开看向别处,耳朵都红了,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完全不敢对上秦瑶和刘季惊喜的目光。

二郎拍拍四娘背着的手,四娘上前两步,把一直藏在身后的两双鞋垫拿了出来,

“阿娘,这个是你的,阿爹,这个是你的。”

飞快的把两双鞋垫分给爹娘,四娘马上躲到大哥二哥身后去,又骄傲又害羞的说:

“是金花姐姐教我做的,但没做好。”

特别提醒,“我还绣了阿爹阿娘你们的名字在上面!”

秦瑶和刘季低头看着手上这双四娘不说是鞋垫就完全看不出是鞋垫的鞋垫,果然在垫子中央发现了一团不一样颜色的绣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王小说